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時,國家疾病控制中心披露了這樣一組調查結果:我國每年約25萬人死于自殺,是15歲到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粗略盤點我市這一年的自殺事件不禁讓人心痛而沉重,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要提高自殺預防意識的警鐘。
盤點:自殺事件接二連三
9月1日,在位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東區金沙公寓里發生一起命案,一名男子將女友殺死后自殺。7月14日,女服務員李某某從車站東街鐵路小區22號樓東單元6樓墜樓,8月9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公布調查結果,李某某系自殺墜樓身亡。6月24日,在青城公園北門東側人工湖,一對情侶因遭到家人反對,相擁跳入湖中,市民發現及時報警并實施營救,但獲救的兩人再次跳入湖中,不肯上岸。6月22日,一名精神異常女子跳湖自稱家破人亡,所幸民警及時趕到將其救出。6月18日,20歲花季女孩從“朋友”的幾句言語里得知相戀一年多的男朋友不再相信她,于是在對男友說了句“離別遺言”后從五樓縱身一躍摔成重傷。6月14日,回民區小府路清河家園,一名50多歲、平時精神抑郁、曾有過自殺動機的女子跳樓身亡。
剖析:自殺原因復雜
“自殺是全球性的嚴重問題,在社會多元文化對人們心靈的沖擊下,自殺原因較為復雜。”呼市心理咨詢師協會秘書長丁娜稱,今年在我市發生的自殺、自殺未遂事件的原因各不相同。
如,男子將女友殺死后自殺和20歲花季女孩跳樓事件,均反映出當事者的生命意識淡薄,耐挫性弱,遇到挫折便以極端的方式表達情感,處理問題。這屬于因為不能適應環境、不能適應社會而有意識自我毀滅的利己性自殺。情侶兩次跳湖自殺未遂事件中有一名40多歲的當事者,她表現出盲目追求社會認同感、缺乏自我、人格獨立性缺失。這屬于為了某種信念而自殺的利他性自殺。精神異常女子跳湖事件與精神抑郁女子跳樓事件則屬于病理性自殺。
應對:強化生命意識
丁娜稱,自殺者的最大問題就是生命意識淡薄,他們不懂得生命的珍貴,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為此要強化生命意識,尤其要加強青少年的生命意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生命意識教育,首先要在思想上認識到生命的可貴,進而珍惜生命的存在,欣賞生命的美好,體悟生命的樂趣,磨練生命的魅力。此外要意識到生存的意義,人不只是活著,還要追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有自我的幸福,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還有作為社會一員,有對社會、對人類關懷和貢獻的價值。挫折教育要使人們在不斷的挫折中越挫越勇,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此外,在自殺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具有人格問題或人格障礙,其中邊緣性人格障礙、沖動性人格障礙、攻擊性人格障礙居多。為此要加強心理健康意識,時常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進行體檢,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根據不同情況由專業人員通過認知治療、危機干預、藥物治療等治療手段,幫助人們應對危機化解危機,從而擁有健康心理。
(龔艷麗 謝莎莎)
下一篇:讓你充滿自信的十個動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靈雞湯:別老跟“假想敵”較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