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春節,這個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是老百姓生活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應該是一年中最氣洋洋的日子。然而,事與愿違,不少人每逢這時,反而心情煩躁、愁眉不展;要么異常忙碌、身心俱疲;要么無事可做、長吁短嘆;平常好好的夫妻卻莫名其妙地為一些小事反目、爆發家庭大戰……心理專家說這是患上了“節日心理失調癥”,把新年伊始的“祥和之日”變成了“煩惱日”。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多的煩惱呢?罪魁在于節日壓力。
煩惱的故事一:除夕夜到底去誰家
在濟南市某國有銀行工作的夢子是新疆人,2009年剛和老家在臨沂張泌結婚,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春節沒到呢,兩個人就因為去誰家過年鬧起了別扭,夢子告訴記者,她和丈夫為去誰家過年的事,已經三天沒有說話了。夢子堅持要回新疆過年,畢竟,自己的家遠,一年都沒有回去過了,而丈夫的家離濟南比較近,周末的時候已經陪丈夫回家兩次了;而李剛則認為,自己剛結婚,按照山東的規矩,妻子應該跟自己回家過年,否則,親戚和朋友會笑話他的父母。
心理專家:很多夫妻平時感情恩愛,相安無事。可一到春節,就會為除夕夜去誰家而吵個不停。讓很多男士一到過年就心有余悸。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表層原因是過節事情太多,除了家務事一大堆,又要應酬眾多親朋好友,沉重的人際壓力使得夫妻心情煩躁,情緒緊張,從而轉化為家庭壓力,引發家庭爭端。深層原因在于夫妻聯盟不穩定,夫妻間的相互支持不充分。略顯脆弱的關系雖然能應付平常生活,但在應急性生活事件下,就應對不足了。
消解辦法:爭執的原因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理解對方,就不會有“必須按我說的做!”的沖突。只要不是大的原則性問題,不如主動示弱:我聽你的!于是化干戈為玉帛。
煩惱的故事二:聚會喝醉真難受
在濟南市某公司做業務工作的楊峰最擔心的就是喝酒,也許自己是天生的對酒精過敏,一杯酒,就有可能讓自己難受好幾天。剛才經理告訴他,節前為了答謝客戶,幾乎每天晚上都安排了應酬,這就意味著,春節前這幾天都得在這種難受中度過。再想想春節假期里親朋好友的聚會,好多酒場還在等著他參加,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
心理專家:其實,就傳統意義上說,春節的確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只不過,“過猶不及”。因為每個人既有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有獨處、保留個人空間的需要。過于頻繁、過度親近的人際接觸,反而會帶給人壓迫感。何況那種帶有功利性的聚會,就完全不是感情的交流,而是一種吃力的工作了。
消解辦法:首先確定哪些聚會是自己應該參加,哪些人是自己必須聯絡的。除此以外,拒絕不必要的吃喝,留更多的時間給家庭。
煩惱的故事三:過于清閑也是一種壓力
節日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放松機會。可是對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張松來說,無異于一場“折磨”。他習慣了朝九晚五、整天在職場打拼,節日就意味著無所事事、無聊、空虛。緊張的生活節奏突然慢下來,就好像一直在深海潛水的人突然回到岸上,對無壓力的環境反倒不能適應,原來“閑”也是一種壓力啊。
心理專家:其實,空虛壓力的產生不只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不能適應的問題,還有自我價值感、對生存意義的認識有關。一些“攫取類”性格的人,只有在自己做了什么或擁有什么后,才會有自我肯定,產生幸福滿足感,否則就會感到“生存焦慮”,也就是沒有對象、沒有原因的焦慮不安。
消解辦法:古人說:花不可無蝶,山不可無泉,石不可無苔,水不可無藻,喬木不可無藤蘿,人不可無癖。癖就是愛好,沒有愛好的人總會感到空虛。愛好給生活增添了情趣,也疏導了心理壓力。春節期間可以合理地安排時間,也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聽聽音樂或者喝杯咖啡都是不錯的選擇。
煩惱的故事四:春節,別人休息我充電
春節期間還有一類“頭懸梁、錐刺股”人士,今年就要畢業的王曉梅就是屬于這一類的人,為了能給自己就業添把柴,她已經計劃把七天的長假安排成一個突擊學習周。想到即將到來的假日里,得每天抱著書本來回奔波,雖然精神上得到愉悅,可身體實在吃不消啊。
心理專家:在現代充滿競爭的高科技社會,學習是終生的。但是完美性格的人容易把事情推到極端:他們非常律己,嚴格執行學習計劃,不給自己留一點喘息的時間。像繃得太緊的弦,卻不懂得松弛有致。
消解辦法:“強迫性的進取”有些病態。學習之余,不妨留點時間,放一段輕松的音樂,隨著音樂閉目想象高山草原、沙灘海水等愉悅的場景,松弛繃緊的植物神經。
(龔艷麗)
下一篇:找一個你愛與之聊天的人結婚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壞情緒要發泄出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