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日前,有一則新聞可謂讓人大跌眼鏡:一位已經工作了近10年的女工程師,僅僅因為婚戀分歧,竟然被自己的父母強行送至精神病院接受檢查。這位當事人無奈地傾訴,自己從小就像“被罩在玻璃杯下生活”,一言一行都備受家長關注。參加工作后,父母曾多次干涉自己的婚戀自由,為了躲避“騷擾”,她已經有近1年時間沒和父母見面,甚至過年也想不回家。
也許這樣的例子是極端個案,這種遭遇卻引發了眾多年輕人的共鳴。不少網友義憤填膺地呼吁,“請父母給兒女保留一點私人空間”;還有人站在中立的角度分析,“父母愛之切、傷之深,希望深思自醒”;更多的年輕人則紛紛表示有同樣的經歷,希望這件事情能讓父母態度有所改變。
愛情原本是自由的象征,可如今,為兒女婚姻嚴格把關的父母并不少見。相親會上,經常看到眾多父母們聚在一起熱烈溝通; 有部分父母甚至把對兒女另一半的要求列出詳細名目,要求“按圖索驥”。《生命時報》聯合“新浪健康”頻道和“39健康網”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 11905名參與者中,高達79.4%的人表示父母曾干涉過自己的婚戀選擇,這種干涉61.9%集中在對兒女配偶的家庭、地域和相貌等有要求。
橫亙在婚姻當中的父母讓兒女進退兩難,可我們也有必要認識到,很多父母也是無奈地“逼上梁山”。首先,在獨生子女時代的影響下,家長對子女的關 愛很容易轉化成溺愛和包辦代替。他們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項。其次,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很多年輕人不知不覺習慣了被包辦,心理上離不開父母,更不能自主選擇。最后,年輕一代的工作壓力和生活成本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父母“放心不下”孩子,對于擇偶這樣的大事自然要加倍小心了。
調查中,29.9%的人表示,父母干涉會讓自己變得更叛逆,還有高達21.6%的為了父母放棄真愛。因此,父母的愛雖是無私的,但如果沒有給孩 子獨立選擇生活的權力,只會喪失養育后代的真正意義和價值,甚至間接扼殺親情,讓兩代人之間出現裂痕。作為父母,在提供了必要的關心和支持以外,更要從小 注重孩子獨立性和能力的培養,為孩子以后走上社會、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好的心理準備。作為子女本身,則要破除依賴思想,接受和應對挫折,積極探索屬于自 己的生活道路。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心理能力和感受,兩代人都應該提醒自己,以感情為基礎,才能帶來持久的愛情和幸福。
(龔艷麗)
下一篇:“理智”在愛情中扮演什么角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種覺醒的愛走到天長地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