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小編經常在論壇或者是朋友圈看到,有人再發文章,而文章的內容就是抱怨自己交往不到任何知心朋友,每天生活在孤獨當中。從心理健康角度來分析這個現象,小編認為就是因為互聯網的普及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孤獨。
乍一看,這是很不合理的一種現象。尤其是對于剛接觸網絡的人來說,更是不可思議。他們會覺得,雖然上網久了,會有些冷落現實生活中的親人和朋友,但是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空間,讓我們可以接觸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又怎么會孤獨呢?
katz等心理學家在1997年就通過研究證實,網絡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交往的數量上沒有差異。他們認為“與其說,網絡創造了一個陌生人的世界,不如說網絡創造了一個交往和友誼更加豐富的國度”。既然這樣,孤獨又從何而言呢?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中非常關鍵的問題:交往重在質量,而非數量。
對于網絡中的交往而言,很難保證高的質量。人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是通過對對方的言語、表情、體態、行為等的理解來了解對方的,而在網絡中,這些信息會丟失很多。不說別的,單是性別這一最簡單的信息,在網上卻成為一個非常難以超越的障礙。
網上因性別而鬧的笑話,恐怕幾天幾夜也說不完。連對方的性別都不知道,又怎樣保證交往的質量呢?網絡中形成的友誼會因為網絡的狀態而變得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打擊。
其次,網絡的匿名性給人一個展現真我的機會。正是這種機會,使很多人放棄了生活中的面具,結果導致了許多人對自我的認知不協調。他們漸漸會感到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而陷入困惑和孤獨之中。
同時,很多人在匿名時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使自己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比如,mud中的pk者,就常常被別人所痛斥,他們的孤獨感恐怕是在所難免的了。
從現在的互聯網行業來看,互聯網雖然已經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但依舊不能與現實生活混為一體,網絡是虛擬世界,現實則是現實存在的世界。網絡上你可以有幾千幾萬的朋友,現實生活中可能一個朋友都沒有。所以說,還是要以現實世界為生活主體才行。
推薦閱讀:站姿透露出的心理學
下一篇:老公你可以花心 但一定要回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適度自大可讓人變積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