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前幾日,年輕的歌手姚貝娜患乳腺癌的去世的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了很多網民的關注。大家除了為姚貝娜感到痛心和惋惜,也對癌癥存在很大的恐懼。那么,怎樣才能預防癌癥呢?心理健康專家解釋,想要不得癌癥,首先還需要自身遠離癌癥性格。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何裕民介紹,具有“癌癥性格”的人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過于較真的人,這類人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但生活中一件極小的事便可使其焦慮不安、憤怒不止,心情總處于緊張狀態,斤斤計較,好生悶氣,不愛宣泄;
何裕民表示,這類人太過較真更易得消化道癌癥。太過較真的個性注定了生活中萬事不得放松,一切都要問個明明白白,人的精神、心理一定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得不到松弛。這從心身醫學角度而言,不利于內環境穩定,可干擾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的功能狀態。
何裕民說:“如果一個人老是希望世界是完美的,看不慣就會憤憤不平,心中的憤恨轉換成一種壓力,壓力需要不斷動員生理潛能去應對,身體始終處于應急狀態,不是活得很累嗎?當今社會在快速進步,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壓力當中,我們要學會自我減壓。 ”
第二類是過于抑郁、焦慮的人,這類人性格內向,表面上處處以犧牲自己來為別人打算,但內心卻又極不情愿;遇到困難,開始時不盡力去克服,拖到最后又要做困獸之斗;害怕競爭、逃避現實,焦慮不安。
何裕民指出,這類人因為長期有不良情緒,更易滋生癌細胞。在引發癌癥的因素中,不良個性心理因素占到了 15%到20%。抑郁、多疑、好生悶氣、多慮等不良情緒是癌細胞產生和發展最有效的媒介。以城市里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患者為例,很多都是公認的“好女人”。所謂“好女人”,是生活上沒有什么壞習慣,工作上則是一絲不茍,基本不跟任何人紅臉吵架,碰到不開心的事情后,總是一個人生悶氣,因此極易產生身心問題。
很多人都談“癌”色變,但是卻不懂得怎樣正確地去預防。遠離癌癥并非我們吃得好、睡得好就可以達到目的的,癌癥除了與遺傳相關,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因素也有不可分隔的聯系。
推薦閱讀:揭秘人在死亡時的心理感受
下一篇:增強信心趕走疑病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注意謹防孩子的自私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