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常常抱怨有什么影響?很多人都會有抱怨的時候,尤其是女性,在這一方面表現的更加的明顯,但是心理健康專家要告訴大家,其實常常抱怨的人,更容易吸引一些不幸。所以想做個幸運的人就不要抱怨。
抱怨給人們制造災難的原理與上面所說的“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原理基本相同。大多數人的抱怨,最初可能只是起源于心里對某件事情的擔心。由于這些人心里潛藏著一個非常愚蠢的觀點——“自己抱怨一下,向對方發出警告,就可以讓自己所擔心的事情不發生”,正是基于潛伏在自己內心的這個可笑的潛臺詞,他們就開始“抱怨”了。
實際上,“抱怨”一旦發端于心、出言于口、付諸于行動,不但不會像這些人心里所期望的那樣——消除所擔心之事,反而會使得本來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變得可能了,本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變得更加可能了;如果不停地抱怨,所擔心之事發生的可能性就變得越來越大,最后真的就成了現實。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抱怨者的抱怨最初源于擔心與恐懼,一旦將抱怨的行為付諸實施,內心的危機感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加劇。這就是智者常說的:“如果你大聲真心地喊‘痛’,內心就真的會受傷;如果你不以為然,不把外境的傷害當回事,傷痛就不會真的進到你的心里來!”同樣,抱怨就等于在大聲真誠地喊“我內心有危機感、有擔心”,于是危機感、擔心等負面情緒就真的會浸染自心。由于抱怨者心中所知道的消除危機感的方法就是抱怨,于是為了降低心中加劇的危機感,抱怨者就自然會加劇抱怨。所以,最初內心的危機感,或者說擔心與恐懼,或者說不滿與挑剔,就是大堤內小小的“蟻穴”,而后來的抱怨就是不斷侵蝕“蟻穴”并且使得小小“蟻穴”成為大洞的“堤水”。只要“堤水”鍥而不舍地沖擊“蟻穴”,“蟻穴”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同樣,只要持續不斷地抱怨,內心最初小小的危機感就會越來越大,最終發展到無以容忍的地步。
此外,被抱怨的人最初可能根本沒有想到去做那件你所擔心的事情。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抱怨,使得這個人不得不本能地自衛。為了自衛,此人別無選擇,就本能地、下意識地選擇“讓那件你所擔心的事情發生”來回應你喋喋不休的抱怨。人心為什么會用這種方式來回應他人的抱怨呢?心理學家會告訴你說:“人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在一個人際關系密切的環境中,會按照周圍人對他的品質定位來選擇自己的行為。你對某人喋喋不休的抱怨,就是對此人的品質定位——你就是那樣的人,你就會做那樣的事。”所以,我們的抱怨,在很多情況下,不但不能阻止他人做我們所擔心的事情,反而會使得他人“不得不做”我們所擔心的事情。
所以,抱怨吸引不幸之事降臨在我們身上的基本方法就是——一方面加劇自己內心的危機感,使我們仿佛覺得,所抱怨的事情真的就是那么可怕,也真的會發生;另一方面,抱怨還是對他人品質的一種定位,這種定位真的就會迫使他人做出我們所擔心的事情出來。
希望在生活中不管是誰,都應該注重自己的心態調整,因為每一個人都會面對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這個時候只會抱怨,而沒有去尋找解決的方法,那么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越加的不順利。
推薦閱讀:學會寬恕帶來的五大好處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