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時候我們對一些人和一些事情,即使自己非常不愿意,但是也不能夠輕易的說出不字,也可以說是害怕說出口,而事實上害怕說不,其實是一種心理體現,那么下面我們就去詳細了解一下害怕說不的心理是什么?
厚重而脆弱的自尊。過重的自尊來自東方哲學熏染,中國佛、儒、道家文化是有厚重恥感內涵的,如“三綱五常”“厚顏無恥”“恬不知恥”“知恥近乎勇”(孔子),“無羞恥之心,非人也”(孟子)等文化,造成了中國人高度重視做人的“禮儀、節氣”,高度重視人的“臉面”,這些文化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心理。
而現代社會仍然很講究“面子工程”的。可以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情結。中國文化中“面子”的惟一含義是:他人眼中的我,即你做任何事情要顧忌面子、做得體面,不能讓別人在背后戳你脊梁骨,你得顧忌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是文化所形成的人際行為規范,本質上是人的自尊需要。只是恥感文化對有些人而言,形成了束縛他內心的枷鎖,或者說,有些人由于個性懦弱、內心自卑而在一個講究面子的文化環境里很不自由,備受人際焦慮折磨。
這種人是活在別人的印象中,其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他人評價上的,其個性決定了他在人際交往時,會高度關注他人的行為反應,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在意了別人和滿足了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好的態度和好的評價,自己就會感覺被重視,覺得自己做得很對,很有成就感!
這種自我肯定來于別人肯定的人,是無法在他人面前給予否定的,即害怕說出“不”的。因為對別人否定,就意味著對自我的否定,這會斷絕看清自己是誰的被肯定來源(給自己評價的客體)。所以,他在對別人有求必應的“討好”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價值。
由于“討好”是以壓抑自我為代價,他必然會逐漸感覺是在為別人而活,會逐漸產生拒絕別人的愿望,但他欲拒不能。因為他內心的弱小與不安全感,使他無力承受“萬一被拒絕”的后怕,他潛意識的“討好”欲望,使他還不愿喪失他人的好評和好感,惟有“討好”能感覺自己是好人,也惟有實現“討好”才能免除他社交中的焦慮。
當然他的心理現實是,要么顧了自尊(面子)委屈了內心自由,要么顧了內心自由而傷了面子(自尊)的矛盾沖突。但一般情況下,他寧愿忍辱內心而不愿丟失面子。看看那些吃酒席的人就知道“面子”何等厲害:本來不勝酒力,但為了在朋友中撐面子他可以“寧傷身體不傷感情”,可以豪情壯舉到爛醉如泥,甚至肝硬化、肝壞死。中國的酒文化就足以說明人際社會中人“拒絕”人難啊。
上面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害怕說不的人的一個心理介紹,其實從這些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小編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正確的對待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五招宣泄情緒 別拿家人當出氣筒
下一篇:愛社交的人大腦會更靈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增強記憶力的九個小妙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