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天才兒童是天生還是后天培養?很多孩子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能力,讓周圍的大人都覺得奇怪,孩子真的是個天才。但是,我們看到的真的是真實的嗎?孩子是天生的天才,還是因為家長的后天性格塑造呢?
基因對我們的智力和天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者已經找到了一個特定基因,該基因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對事物進行邏輯組織的能力。雖然這只揭開了基因與智力神秘關系的冰山一角,但是它足以留給我們豐富的思考空間。這一發現就幫助我們解釋了,為什么早期關于智力的研究在談到智商問題時,總是傾向于從基因而非環境上得出結論。這些研究表明,即使一些收養兒童成長的環境完全不同于他們的親生父母,但是它們的智商卻更接近于自己的生父母而非養父母。但是,問題遠不止于這么簡單。正如上文所說,這個決定從邏輯上組織事物的基因只是更多疑問的一部分。還有比如,基因與智力和其它才能的關系。在大多數時間,當社會認定他為天才,這通常還包括其它多重特質--個性、認知能力和積極性--的共同作用。事實證明,這些特質和其它相似因素與強大的遺傳基礎都有關系。
即使這些讓人向往的特質擁有遺傳基礎的支撐,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一成不變。畢竟,任何一項特質都是多重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認知心理學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的理論,某種特質的遺傳優勢可能給我們帶來很大好處,但是這也并非必然結果。基因憑它們自己發展,它們擁有自己獨立的時間線。這就意味著如果您成為神童,那么可能是各方面因素集合較早的緣故,但是這種天才未必能夠伴隨您稍后的人生階段--它甚至還有可能衰退,這是遺傳與環境碰撞的結果。
可能我們要感謝自己的父母,因為她們賦予我們傾向于成為"天才"的遺傳基因。但是,他們辛苦工作為我們創造的成長環境,可能應該比遺傳DNA得到更多的掌聲。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重新考慮是否應該放棄自己成為"天才"的夢想,因為我們的基因優勢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影響,關于天才來源的問題就變得更為復雜。遺傳和環境,二者是決定天才航線的兩股海風。不過,由于馬太和乘數效應,極小的基因優勢可能導致環境優勢的巨大偏差。
比如,如果一個小孩表現出稍強的運動潛力-,與身邊的小朋友相比,能夠把球踢得更遠-,那么這個小孩可能比他人踢球更多,而且更多地與其他喜愛踢球的朋友出去活動,或者加入一個足球俱樂部。如果一個成年人在孩提時期得到更多的掌聲,那么他可能更加勤奮地練習并取得更多的成績。相反,如果一個小孩在人生的第一腳就遭遇失敗,那么他或者她就自然成為球隊最后挑選的對象,并且因為氣餒而放棄第二次嘗試。
從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是天才與否,與基因和后天培養都是有關系的。即使孩子天生聰明,家長不懂得正確培養,也可能誤導孩子。所以,想要培養出天才兒童,一定要注意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推薦閱讀:家長適當降低要求有益孩子自信
下一篇:如何培養出一個陽光的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成大事者先要學會“放得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