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予被確診為孤獨癥,對絕大多數毫無思想準備的家長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這對家長、家庭都將是嚴厲的打擊和嚴峻的考驗。正因為如此,家長的責任就更加重大,家長必須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勇氣來面對現實、面對孩子。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是勇于接受、用心去愛。對于每個完全缺乏孤獨癥知識的家長來說,孤獨癥的癥狀既難捉摸又不容易對付。任何家長不能因為孩子過分的奇特行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遠孩子,忽視孩子的問題和特殊需求,這樣對孩子和家長都不利。相反,只有勇敢地接受事實,只有用心去愛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病癥,才能一點一點地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這一點十分重要。如果家長一開始就有了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用心去愛孩子,同時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為孩子制定合理計劃和奮斗目標,這對孩子、父母、家庭都有好處。
二是信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無論您對做父母有多少思想準備,從不會想到要做一個孤獨癥孩子的家長。這可能是對家長的自信和自尊的很大打擊。一開始,恐怕沒有幾個家長知道怎么處理孩子發脾氣等情緒、行為問題,甚至覺得無法容忍,經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學會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就覺得自信心又回來了。可是,孩子常常會因為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原因是家長一時難以明白的)發生情緒、行為問題,甚至有可能在孩子成長、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行為問題。這些都是對家長的考驗。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而且缺一不可。
三是切忌過分投入。因為孩子的特殊疾病,許多家長注意孩子的特殊需求,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對孩子的照管和教育上。不要過分關心和疼愛孩子,對孩子百般保護,衣食住行都包辦代替,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過分依賴,而缺乏獨立性,因此一定要從生活小事著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訓練上,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這是不正確的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不僅會使家長精疲力盡,還會對婚姻和家庭的平衡與和諧造成危機。因此,家長一定要給自己和家人適當的私人時間和空間。
四是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孤獨癥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生來具有體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只不過是孤獨癥會使孩子眼下的能力發揮受到局限,至于以后他的潛力也很難預料。因此,家長既不能覺得孩子這也學不會,那也做不到,又不能盲目高估孩子的能力,甚至脫離孩子能力的實際狀況或盲目地與別的孩子攀比,而為孩子制定出脫離孩子能力狀況的訓練計劃和今后的發展目標。一定要結合孩子的病程、目前的能力狀況、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實際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短期訓練目標、中期訓練目標和長期的訓練目標以及孩子今后的發展目標。這樣才更有利于孩子,也更有利于自己。
五是合理訓練。(1)孩子的訓練應該是科學的。因此,家長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通過規范的評估確定孩子的訓練基線和能力狀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并進行訓練。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而強加給自己的孩子。(2)掌握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孤獨癥兒童的訓練與正常兒童的訓練有共同之處,但是,在訓練方式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家長必須掌握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才能適應孩子發展的需要。 個別化教學是孤獨癥兒童語言訓練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手段。因為每一個兒童的語言及其相關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選擇訓練內容、溝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根據兒童的現有語言狀況和發展潛能來制定個別化訓練計劃。
二人互動示范模式。所謂"二人互動"就是在語言訓練中,有兩個訓練者參與,其中一個扮演指導者,另一個扮演兒童的模仿者,以此構成一來一往或一問一答的互動溝通模式。
一對一教學與開放式教學有機結合。一對一教學側重示范與模仿,讓兒童學習較為固定的內容。而開放式教學則是在較自然的生活、活動情景中或在其他項目的訓練活動中,大量地、緊密的結合當時的活動內容給兒童提供語言的信息,幫助兒童理解語言的意義,并為兒童使用語言提供廣泛的空間。
在偶發事件中教學。在生活(家庭、學校、社會)中,尤其是社會交往、社會適應等活動中,指導者要抓住機會促使兒童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展示已經的為、習慣;抓住機會,順其自然的教給兒童溝通的知識、技能,并養成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