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同性戀的流行和曝光,大多數人已經慢慢的接受或者理解同性戀群體。即使不認可但也不會想以前那么排斥和抵制他們。但同性戀這個群體慢慢為人所知的時候,我們不經也會產生疑惑:為什么會產生同性戀?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迄今為止,判斷人的性別,是以其性器官的構造型式為唯一標準的;判斷一種性行為的常態或變態,是以是否以異性為對象作為標準的。由于同性戀行為違背了性行為的常態標準,所以長期以來難以被多數人理解。但是,同性戀現象仍廣泛地存在于人類的過去和現在,上至偉大人物、下至市井平民的社會各階層中。
而今,世界上許多國家對同性戀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些國家的法律承認了同性戀,丹麥已成為全球第一個同性戀婚姻享有法律權利的國家。
所謂同性戀者,是指性興奮指向為同一生理性別的人。而同性戀,則為同性戀者發生的生理上的性行為。
美國性科學家金西通過廣泛的抽樣調查,把人類的性愛分為六類:
1、異性戀35%;
2、主導異性戀偶爾的同性戀35%;
3、主導異性戀稍多些的同性戀20%;
4、幾乎兩者相等2%;
5、主導同性戀偶爾的異性戀2%;
6、同性戀4%。
根據這個分析可知,人群中的4%是絕對的同性戀者,也稱素質性同性戀者,他們是同性戀隊伍中的 “中堅分子”,在男性同性戀活動中充當“妻子”,在女性同性戀活動中充 “丈夫”、盡管近年有學者指出,金西調查有嘩眾取寵與偽造虛假成分。其數據并不準確,但它畢竟揭示了人類性生活多樣性的一個側面。
素質性同性戀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國有的學者認為,許多國內外同性戀材料表明,各種背景不同的同性戀者們都強烈地感到自己身體上長著一個異性的腦袋,也就是說,同性戀者的大腦性欲求(大腦性別或心理性別)和性器官性別型式是相悖的。同性戀者那個異性的腦袋驅使他(她)們去尋求自己心理上的異性。事情在他(她)們那里被顛倒了,即生理上的異性是他(她)們心理上的同性,而生理上的同性卻是他(她)們心理上的異性。可以設想,大腦中一定存在著性神經,那么大腦性神經支配性心理,性心理支配性行為。
一個人的性神經性別型式是先天生就的,這也意味著一個人的性興奮指向是生來就被固定了的。同性戀產生的原因在于個體的大腦性神經結構呈異性型,即素質性男性同性戀者的大腦性神經呈女性型,而素質性女性同性戀者的大腦性神經呈男性型。我們可以把從男性腦神經型到女性腦神經型看成一個連續流。當個體大腦性神經結構的性別和性器官的性別一致時,個體是絕對的異性戀者。一但個體大腦性神經結構型式向導性方向變化,個體便或多或少表現出身心的異性傾向。當其變化不超過連續流的中界時,個體表現為主導異性戀偶爾的同性戀;當其變化到達中界時,個體表現為兩性戀者;當其變化越過中界時,個體表現為主導同性戀偶爾的異性戀;當其變化到達連續流的終端棗與異性生殖器官性別吻合時,個體便是絕對的同性戀者。
有些學者則認為,同性戀的成因在于個體和內分泌指標異常;其他同性戀者的誘惑;特定時尚、思潮影響;母強父弱,家庭教育失當等等。今天,世界科學界尚未揭示同性戀產生的原因。因此,上述有關同性戀成因的各種觀點仍有待于科學研究的進一步證實。
然而不管是那種原因,理解至上。同性戀在中國還沒有完全認可,但是這個群體的已經存在而且被人們所知,他們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灰色地帶,希望著人們可以理解他們。所以在此小編希望大家各異理解這個群體,即使不接受也不要有所歧視。
下一篇:有同性戀傾向如何及時調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生怎樣避免同性戀傾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