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社交焦慮”的陷阱
分類: 焦慮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30
閱讀 :486
讓我們對焦慮情緒進行進一步剖析,就會發現如下的特點。例如,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見影地取得所謂成功,就氣急敗壞,從精神上“打敗”了自己,這是焦慮陷阱之一。認為自己的表現不夠出色,被別人“比了下去”,丟了面子,于是就自責,自漸形穢,產生羞恥感,這是焦慮陷阱之二;缺乏分元化的觀念,以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責任,自己太笨。卻不知一個問題的解決,其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有時是“有意栽花花不開”,反而“無心插柳柳成行”,人么們卻常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認為努力與回報不平衡,便埋怨社會不公平,這是焦慮陷阱直三;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和事物都是:不好不壞,有好有壞,時好時壞,多側面的特征各有其特色,怎可用同一標準去衡量?絕對化的評價方式,常常會導致自己總是否定自己,這是焦慮陷阱之四。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總是引誘人們追求十全十美,言行舉止,吃喝穿戴都要“看著權勢做,做給權勢看”。實際上那是一個溫柔美麗的陷阱,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其實,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社會性動物,人群本身就是極其多樣性和多元化的,正像大象、小兔、犀牛和長頸鹿不能相互比較一樣,每個人有自己的“自我意像”,每個人的個性、能力、社會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要排除來自社會的心理壓力所造成的焦慮,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想法、活法。
下面的建議對于克服焦慮情緒是極其有效的:
1.不要“看著別人活,活給別人看”,要問一問自己我的生活目標是什么?我是誰?我是不是每天有所進取?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以自我評價為主,正確對待他人評說。
2.在社會交往中,讓自己坦然、真誠、自信、充滿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會贏得成功。
3.鍛煉人際交往中的親和力,世界已經進入了合作的時代,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內心,學會“人合百群”是新世紀社會交往的要求,應摒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的陳舊觀念。
4.活得積極自主,瀟灑自在,為自己尋求快樂,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對對于解決任何問題無濟于事,還要學會心平氣和、樂觀、勇敢、自信,是克服焦慮的精神良藥。
摘自“科健網”(中國心理服務落單的候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