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家長們都期望的,可是很多時候孩子們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壓抑問題,給他們的健康成長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下面看看如果孩子出現心理壓抑的時候,家長們怎么應對孩子心理壓抑?
1、亂扔東西愛打人
5歲的小威是個讓人“頭痛” 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戲只能贏不能輸,否則就會耍賴;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鬧,從不會好好說……小威媽媽深感無奈,只好帶他到醫院兒童心理科咨詢。醫生發現,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帶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與人交流和相處的機會,父母的冷落也讓他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導致了“不合群” 等表現。
【對策】:家長不要急著教訓孩子,首先要了解導致攻擊行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內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從何入手來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紅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會強化攻擊行為。對于只是偶然出現攻擊行為的孩子,只需給予適當的教育和引導,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長了,攻擊行為自然就會消失。對于常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家長可以安排一些簡單、需要耐心的游戲,以確保他有足夠的時間完成。
2、總是不愿意睡覺
上5年級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覺,整天無精打采,還常常無故亂發脾氣。醫生檢查發現他并無軀體原因,經心理醫生詢問得知,小洋在學校目睹沒寫作業的同學被老師懲罰,這讓他總擔心作業做不完,會受到同樣的懲罰,所以睡不著覺。
目睹同學被老師責罰,或許被責罰的人心里沒當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卻被嚇壞了。這其實與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不同有關。有的孩子天生憂郁、敏感,情緒易受影響,容易受到創傷性事件的影響。有的孩子區分不開想象與現實的世界,會被想象中的怪物嚇到,會因白天看到的動畫片、聽到的故事中有一個嚇人的怪物,而認為怪物就在身邊。還有的孩子對公平和溫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師和家長冷落了他們,或對他們有所不公,就會內心受傷。因此,家長一定要讀懂孩子的心,關注孩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有時候,許多困難在家長眼里不值一提,但卻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對策】:睡覺前和孩子聊聊天,給他們關愛和安全感,也給他們機會說出心里話。如果是因為看了什么嚇人的東西,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引導他們克服恐懼,同時要讓孩子看積極快樂的動畫片和圖書。如果在學校出了問題,家長應該與老師溝通,并與老師達成共識,善待孩子,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3、經常性地說個謊
說謊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在成長中,孩子發現自己的某些行為能引起父母的重視,有時會靠撒謊來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會使用善意的謊言來處理人際關系,可許多家長不注意回避孩子,會被他們模仿。因為某些愿望無法實現,類似吹牛、說大話這樣的謊言,在孩子成長經歷中也屢見不鮮。
如果家庭環境過于嚴苛,孩子的撒謊行為就會被固化。不少家長常常責備孩子,卻從不思考自己有沒有錯,有沒有對孩子關心不夠。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識地逃避懲罰,而撒謊就是最便捷的方法。謊言被識破,家長會更生氣,打罵得更狠;如果說謊成功了,就會加強孩子的僥幸心理,更加習慣撒謊。久而久之,甚至會發展到品行障礙的程度。
【對策】:父母要因勢利導,鼓勵孩子說實話,這對于孩子心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還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要告訴他們:“不要怕,跟爸爸媽媽說實話,把你的遭遇和困難都與我們分享,我們和你共同面對一切。”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不會選擇用撒謊來逃避。此外,父母千萬不要輕易地將謊言與孩子的品質聯系在一起,以為孩子不學好,這些想法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把自己定位成壞孩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說謊已經成了孩子的一種習慣,你就應該帶他看心理醫生了。
家長們在生活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如果發現他們的心理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應該引起重視,運用一些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調節心理,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就更利于孩子的成長。
推薦閱讀:寶寶常看電視心理易孤僻
下一篇:孩子叛逆心理家長如何應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該如何護理自閉癥患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