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的社會能力的發展和爸爸媽媽的教養有很大關系。寶寶一、兩歲的時候,爸爸媽媽不知道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沒有對此加以重視,因為嫌空氣污染重,很少抱孩子出門玩。再往后抱著寶寶出門的時候,媽媽心里也不太愿意讓別人抱孩子,怕別人攜帶的病菌傳染到孩子身上,更怕孩子以后沒有警惕性,不怕生,被陌生人拐跑了。結果就是寶寶見到陌生人常嚇得哇哇大哭,不愛讓別人抱。時間長了,其他人也就不怎么逗弄寶寶玩了。而寶寶現在的社會交往能力缺陷也正是這么形成的。
對于小丹,情況不太相同。他們一家以前的工作單位比較特殊,和外界接觸的少。單位里沒有和小丹同年齡的孩子,也沒有幼兒園。小丹自小是一個農村來的小保姆照顧。保姆人很老實,不太愛說話。慢慢地小丹就學會了自己呆在家里玩,很少出去了。媽媽和爸爸的工作都挺忙,平時也很少和孩子一起。親戚朋友比較少,家里也很少有外人來做客。有的父母認為社會交往能力差的孩子進了幼兒園之后就會好起來,但實際上,幼兒園也可以說是一個“適者生存”的環境,孩子們的喜好皆形于色,又不會體諒其它人的感受,所以,社會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好朋友,心里有無能感,逐漸變得自卑,或者富有攻擊性。總的來說,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在和同伴、其它成人的交往中逐漸鍛煉、發展的。父母要多創造這類環境,一步一步指導孩子和別人交往。可以嘗試如下的做法:
請同事、鄰居家的小朋友來玩,家長在旁邊加以指導,教給一些常用的社會交往策略,如,請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和小朋友做合作游戲,要會說“謝謝”、“對不起”等。
多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鼓勵、指導孩子多和其它陌生的小朋友、友善的叔叔阿姨主動問好,說話,玩耍;不要怕生羞怯。
如果可能,每天讓孩子和班上住的比較近的小朋友一起走,一起上幼兒園,一起回家。父母接送孩子的時候,盡量創造這種機會。
每天去幼兒園之前,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回家之后,在詢問孩子,有沒有進展?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幫孩子出點主意。孩子每交到一個新朋友,家長也要表示由衷的高興。
孩子請小朋友到家里玩,家長一定要表示歡迎,不要怕孩子們亂翻天。
特別提醒:如果兒童對幾乎所有的活動和娛樂都失去興趣,或沒有愉快感,情緒低落,憂愁,易激惹,面部表情持久的抑郁,有多種行為障礙,如多動、攻擊他人、自我否定、行為退縮,同時有軀體癥狀,如動作減少、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礙、遺屎遺尿等,那么兒童不僅僅是社交障礙,極有可能是患了抑郁癥,家長要盡快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請專家加以診斷治療。
下一篇:過分疼愛引起寶寶心理障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研究顯示:中國兒童的嫉妒心強 獨立性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