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學生付某砍死教授”事件震驚全國,這起校園悲劇再次引發(fā)了人們對青少年危機干預的熱議。議論焦點是,一個平時看上去極為正常普通的學生為何會突然犯罪?對于這樣的學生,一般的危機干預方案為何難起作用?
在“中國政法大學貼吧”,一個自稱是付成勵同學的網(wǎng)友證實:“他平時性格開朗,還在學校社團擔任干部,能力很強,一點不像殺人犯。”上海某高校BBS上有學生認為:“現(xiàn)在學校里有些這樣的同學,平日里沒什么知心朋友,很孤獨。我想,付成勵可能一樣吧。長期的憂郁積壓在心里,總有一天爆發(fā),最終導致的結果有兩種,一是,另一種是玉石俱焚……學校、老師又該做些什么呢?”
上海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小謝告訴記者:“那些曾經(jīng)有問題的學生,從平時的神情舉止就能看出來,我們只要躲遠點就能避免危險的發(fā)生;可是現(xiàn)在不同了,一些平時很正常的學生,也可能屬于問題人群。要是他們做出傷人舉動,當真是無法防范。” 1
下一篇:兒童心理治療另類方法三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孤獨癥的發(fā)現(xiàn)與矯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