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案件)路路已經(jīng)2歲了。在家里,媽媽總是被路路或前或后地緊緊跟隨:媽媽做飯時,他也待在廚房里;媽媽打電話時,他坐在媽媽的身邊;他玩玩具時,總要叫著媽媽一起玩;吃飯時,他一定要媽媽來喂……凡此種種,令媽媽常常不勝其煩,路路成了一個她避之不及的“小魔頭”。兒童在1歲半-2歲左右時,表象開始發(fā)展起來,即當事物不在眼前時,兒童能夠在大腦中出現(xiàn)該事物。他的記憶已不停留在再認那些重新出現(xiàn)的事物,還可以回憶起過去感知過的事物。比如,1歲前兒童離開媽媽時要哭,過一會兒忘了,媽媽重新露出頭來,他看見了,又想起要媽媽。2歲左右,即使媽媽不重新出現(xiàn),他也要找媽媽,當他看見了和媽媽有關的東西,也會想起媽媽。因此,孩子的“依戀”只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他會成長為一個有自方性、獨立性的“人”。父母不可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以任何粗暴、武斷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使孩子失去安全感。
錯誤媽媽的做法:
父母心情好時,能夠耐心地被孩子“粘”;心情不好時就把孩子一把推開,這種不一致的態(tài)度,容易使孩子無所適從——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
讓孩子看電視減少“粘”人的時間。這樣會把孩子培養(yǎng)成“電視寶寶”,其危害不言自明。
用假承諾來欺騙孩子,比如“寶寶乖事,一會媽媽帶你看電影”。這種做法一方面令孩子失去對爸爸媽媽的信任,另一方面孩子也學會了撒謊。
下一篇:留學心態(tài):“出國鍍金”到“逃避競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助幼兒引導他們的攻擊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