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社會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很多家長因為自己年輕的時候吃過不少苦就會讓自己的孩子養尊處優。可能是父母想要對自己童年的彌補,也有可能是家長對孩子的心疼和愛,但是如果過分溺愛,對于孩子是有害無益的。從兒童心理來講,孩子只會恃寵而驕,如果家長過分疼愛,孩子到最后都不會把家長放在眼里。讓我們來看看家長都要杜絕的溺愛表現有哪些。
一,過分注意
一家人無時無刻的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也是嘻笑逗哄個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人都要圍著他轉,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二,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享受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過“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特殊,習慣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三,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四,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這樣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實現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五,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就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從以上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孩子都是這樣被家長寵壞的。家長因為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中心,家長都是在為自己服務的,都會聽自己的,那么他們自然不會尊重家長,甚至是尊重其他人了。其實家長可以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讓孩子經歷他們應該經歷的,不能讓他們只知道什么叫順風順水,不知道什么叫逆境。
相關閱讀:孩子如果感覺沒有安全感就會開始嫉妒
下一篇:獨生子女莫要溺愛過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心以下四個因素毀掉寶寶的心理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