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兒童心理健康是家長的重中之重,兒童在成長的路上,會伴有各種情況出現,有害兒童的身心健康,兒童偷竊行為在成長中表現的非常明顯,為了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下面就為大家解析兒童偷竊行為的源頭所在。
第一,兒童無法控制自身行為。
較為年幼的兒童在自控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哪怕他知道偷竊是不對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樣東西,這僅僅是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家長必須培養孩子通過誠實方式獲得所需之物的能力。與此同時,父母也必須將物質誘惑最小化。
第二,兒童的基本需求沒有獲得滿足。
對于沒有經濟能力的兒童來說,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賴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最終會選擇自己動手。最為簡單的解決之道莫過于 “自取所需”。
人的需求源自主觀思想。盡管父母可能覺得小孩子不會追求物質方面的東西,但這不代表孩子真的沒有要求。譬如,如果他學校的朋友都有零花錢,他自己肯定也會想要。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即使其他方面應有盡有,他也會覺得若有所失。如果禁不住誘惑,這種類型的孩子很可能會偷錢,只有這樣,他才能和大家一樣都有零花錢。
第三,兒童需要更多關愛。
孩子覺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關愛——這可能是兒童偷竊行為更加普遍的誘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無人問津,他們內心深處會覺得空虛,就有可能通過偷竊來填補這份空白。有偷竊習慣的兒童通常比較孤獨,在學校人緣一般,與朋友相處也會有問題。他們缺乏表現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機會。
許多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那種關愛。他們覺得沒有人愛自己,或者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這可能是真實情況,也可能是孩子的臆想。筆者在《如何改善兒童行為》里曾經提到,相對于家長關愛的多與少,孩子如何感知這份關愛更為重要。無法感知家長關愛的孩子有可能將情感需求轉化為物質欲望。偷竊成為他們表達不滿以及需求滿足的方式。
第四,兒童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兒童對于自身弱點有著非常強烈的意識。他們缺乏對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部分孩子在這方面確實有困難。如果孩子的依賴感覺出現了問題,他們可能會進行偷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第五,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喜歡模仿朋友們的行為。如果他和一群通過行竊來尋求刺激的孩子混在一起,為了成為團體的一員,他也會加入偷竊行列。有的時候,孩子偷東西可能是為了向伙伴們展示自己所謂的勇敢。如果孩子和一群不良少年糾纏不清,家長需要采取很多具體措施。
當發放孩子有偷竊行為的時候,希望家長朋友能夠保持冷靜,千萬不可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通過正確的方法告訴他們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并給其講解這些行為的危害,幫助孩子把這種行為戒掉,使其健康成長。
下一篇:兒童成長中最重要的心理階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大方法 克服孩子焦慮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